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
(1)手术切除。(2)口服伊马替尼。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IST)被当作一种新实体瘤不到20年,该肿瘤不同于平滑肌源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分别为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CD34和c-Kit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特定分子标志物的情况来看,GIST似乎主要来源于Cajal间质细胞。这类间质来源的细胞可在胃肠道形成一个网络,在调节肠道蠕动上发挥重要作用。
GIST通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多累及胃(约70%)和小肠(约20%),其余发生在胃肠道的其他部位。体积小的肿瘤通常无症状,在因其他原因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时可能会偶尔发现。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出现各种非特异性腹痛症状(恶心、疼痛、早饱)或如此例患者一样有消化道出血征象。可能会发现单个瘤灶,偶尔可有多个肿瘤灶,像上述患者一样,肿瘤的覆盖黏膜会发生溃烂。
病理学检查时,GIST细胞多呈梭形(约60%~70%的肿瘤)。少数肿瘤细胞可能会呈上皮样,部分细胞则综合了上述两种形态。核异型性、核分裂相、梭形上皮形混合形态以及黏膜侵润等某些特征可预示肿瘤更具有侵袭性。然而,随着对GIST认识的加深,“良性”这一术语应该仅能用于已界定的良性肿瘤类型。事实上,如果随访时间足够长,基本上所有的GIST均出现恶性性状,因此,观察等待绝非合理的治疗策略。
完全手术切除是所有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部分无法达到无瘤手术切缘患者的存活率极低,这很好地证明了无瘤手术切缘的重要性。因此,较大的肿瘤可能需要全胃切除,甚至包括大网膜切除,以确保预后最佳。多个研究表明,如果肿瘤无转移或肿瘤被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存活率约为50%。并不推荐淋巴结清扫,因为该肿瘤很少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无论是标准的化疗方案或是局部放射治疗,均未能显示可使局部或晚期转移性GIST患者受益。
令人激动的是,随着对GIST生物学性质理解的深入,GIST治疗有了新的可能。所有GIST均表达c-Kit受体酪氨酸激酶,该跨膜蛋白是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并与血小板衍性生长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密切相关。这些受体信号通常会激活细胞增殖,并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已证实,高达90%的GIST中存在组成性激活c-Kit突变体。此外,家族性GIST综合征与c-Kit基因种系突变激活相关,这为c-Kit信号通路在GIST发生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是一类称为信号转导抑制剂的口服抗癌新药的典型制剂,显示出治疗多种不同肿瘤的巨大希望。该分子可结合并抑制多种不同酪氨酸激酶通路,包括Abl蛋白、血小板衍性生长因子受体、c-Kit受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Abl酪氨酸激酶和Bcr蛋白共同发挥了重要的致癌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已被证明疗效显著。由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c-Kit信号通路具有抑制效应,其用于治疗转移性或不宜手术的GIST患者的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最近已经展开。这些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肿瘤或缩小或稳定不再长大。因此,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首个被证明可有效治疗GIST的化疗药物,根据这些试验数据,伊马替尼现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该适应证。目前,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GIST的新辅助或辅助化疗药物正在评估当中。
参考文献
1. Connolly EM, Gaffney E, Reynolds JV.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Br J Surg 2003;90:1178-1186.
2.Van Oosterom AT, Judson I, Verweij J,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matinib (STI1571) in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a phase I study. Lancet 2001;358:1421-1423.
3.Demetri GD, von Mehren M, Blanke C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matinib mesylate in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N Engl J Med 2002;347:47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