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答案:D、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诊断:CT 肝左叶外侧段大小约87.5pxx65px类圆形肿块,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增粗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强化部分消退,边界欠清晰,密度略有低于正常肝实质。
MRI 肝左叶外侧段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尚清晰,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扫描肿块信号欠均匀、呈等至稍高信号影。
病理诊断: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讨 论: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1)肿瘤一般小于250px,平扫呈低密度,边缘较光整,与正常肝脏组织分界清楚。(2)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中央可见迂曲强化的血管影,病理切片上可发现厚壁的畸形血管。(3)静脉期肿瘤强化特征有两种,一种快速消退,但仍然可以看见中央迂曲血管影;另一种是持续强化,此型病理切片上可以看见丰富的窦隙状薄壁分隔的微血管网。(4)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所消退。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在中国80%以上的患者有明确的慢性乙肝或丙肝病史,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常伴有AFP升高;CT上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肿块较大是常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强化特征为快进快出瘤内无粗大血管。
(2)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发病人群为青年女性患者,为好发于肝脏周边区域的实质性肿块,多数具有星芒状或不规则型的中心瘢痕,动脉期呈飞速的明显强化,中心瘢痕则强化较弱,其在延长期呈逐渐强化的特征。
(3)肝腺瘤。发病人群与FNH相似,临床常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影像学表现为有包膜的实质性肿块,肝细胞腺瘤易并发出血,甚至破裂。增强有明显匀性强化,并呈持续性。
(4)纤维板层型肝癌。表现为有纤维性中心瘢痕的实质性肿块,多见于中青年患者,没有慢性肝炎病史。肿瘤往往较大,直径多在250px以上,合并钙化的概率高于HEA。动态增强扫描纤维板层型肝癌虽然也为富血供肿瘤,但强化程度较HEA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