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MRI影像表现:
平扫透明隔区可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向侧脑室内生长,向上累及胼胝体体部。肿块边界可辨,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见血管流空信号及囊变。病灶阻塞孟氏孔引起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以右侧明显,中线结构左偏。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大体病理肿瘤境界清楚,呈分页状,质软脆,囊变较常见。光镜下组织学改变酷似少突胶质细胞瘤。WHO将该肿瘤归类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
临床上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年龄30岁左右,肿瘤生长缓慢,症状通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一般与脑积水有关。
肿瘤多发生于透明隔孟氏孔附近,向两侧侧脑室内突出,通常以一侧为主,由于肿瘤分化较好,生长空间大,故发现时肿瘤体积一般较大。肿瘤形态不规则,常有分叶。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呈不规则分叶状,钙化及囊变常见。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若有囊变区则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区呈高信号。肿瘤血供丰富,瘤体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肿瘤多呈较均质或不均质轻到中度强化。肿瘤可阻塞孟氏孔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小儿,成人多发生在幕下,由于肿瘤可产生过多脑脊液而继发交通性脑积水。
2、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侧脑室周围常可见结节性硬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3、室管膜瘤:发病高峰年龄为1-5岁,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可有大囊变,增强扫描多为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