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和病灶清除
推荐意见1:尽可能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9.00分)
推荐意见2:诊断脓毒性休克后1 h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病灶(8.79分)。
血流动力学管理
➤液体复苏
推荐意见3: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实施液体复苏,单次复苏液量为10~20 ml/kg,5~20 min输注完毕;存在严重肺损伤或心功能不全时减慢输注速度,每次液体复苏后进行容量和心肺功能评估(8.70分)。
推荐意见4: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前评估容量反应性和容量耐受性,液体复苏过程中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容量过负荷(8.58分)。
推荐意见5:首选平衡晶体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晶体液使用后仍存在低血压或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加用白蛋白(8.27分)。
➤血管活性药物
推荐意见6:脓毒性休克患儿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低灌注,应及时启用血管活性药物(8.70分)。
推荐意见7:首选肾上腺素或
➤血流动力学监测
推荐意见8:临床观察指标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制订复苏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8.67分)。
器官功能支持
推荐意见9:脓毒性休克尽早进行呼吸支持治疗(8.27分)。
推荐意见10:脓毒性休克合并
推荐意见11:脓毒性休克合并液体过负荷或利尿剂治疗无反应的AKI患儿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RT)(8.85分)。
推荐意见12:不推荐在脓毒性休克患儿中常规使用
推荐意见13:
推荐意见14:脓毒性休克患儿使用镇痛镇静药物以加强器官功能保护(8.30分)。
凝血监测与干预
推荐意见15: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凝血指标(8.76分)。
推荐意见16:儿童脓毒性休克抗凝治疗的时机,需根据患儿的凝血功能状态确定(8.42分)。
免疫、内分泌代谢、营养与
推荐意见17:经充分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可考虑应用
推荐意见18:不推荐脓毒性休克患儿常规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于部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可考虑应用(8.27分)。
推荐意见19:控制血糖目标7.8~11.1 mmol/L,不推荐严格控制血糖(8.33分)
推荐意见20:脓毒性休克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时不推荐使用左旋甲状腺素(8.21分)。
推荐意见21:在确认胃肠道血流灌注稳定且无
推荐意见2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建议使用限制性输血策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