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有哪些药物治疗选择?丨指南共识
2025-03-21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关键词: 慢性便秘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慢性便秘为便秘症状持续≥6个月。《中国慢性便秘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为我国新阶段的便秘诊疗规范,关于便秘的药物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容积性泻剂


容积性泻剂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欧车前、小麦纤维素聚卡波非钙等。容积性泻剂的优点在于其安全性高,可长期应用。服用时应摄入足够水分,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减少产气过多带来的不适。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胀,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管梗阻和结肠梗阻,以及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后导致钙、铁和锌经肠道吸收障碍,长期应用的患者要监测微量元素。


用法


欧车前:5.8 g/次、1 ~ 3 次/ d,溶于200 mL 温水。6 ~12 岁儿童用量减半。

聚卡波非钙:1.0 g/次、3 次/ d,饭后足量水送服,2 周症状未改善需停服。孕妇和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认,老年人应减量

小麦纤维素:颗粒3.5 g/次、2 ~3次/ d,疗程≥1周,后逐渐减量至1 ~2次/ d,晨服,与200 mL液体一起服用效果最佳。适用于老年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6 月龄以上的儿童,1. 75 g/次、1 ~2 次/ d、疗程≥1 周,后逐渐减量至1 次


二、渗透性泻剂


渗透性泻剂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盐类泻剂,如硫酸镁等。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安全性高,可用于慢性便秘的长期治疗。


用法


聚乙二醇:10 ~40 g/ d,顿服或分次,每10 g 药物溶于≥50 mL。可用于老年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治疗疗程应>3 个月

乳果糖:15 ~ 60 mL/ d,宜早餐时顿服或分次。可用于老年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硫酸镁:5 ~ 20 g/次,溶于100 ~400 mL 水,清晨空腹服用。妊娠期、经期禁用,哺乳期慎用


三、刺激性泻剂


刺激性泻剂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可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蓖麻油、二苯甲烷类(比沙可啶、匹可硫酸钠)和蒽醌类泻剂。刺激性泻剂作用强而迅速,多用于急需通便的患者,长期应用可能引起结肠黑变病。推荐短期和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


用法


蒽醌类(番泻叶、大黄、芦荟等):适量、短期应用。妊娠期和哺乳期慎用

比沙可啶:5 ~10 mg/ d,整片吞服,服药前后2 h 勿服牛奶或抗酸药。栓剂10 mg/ d,纳肛,不宜长期应用。孕妇和6 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不宜与阿片类药物合。


四、润滑性泻剂


润滑性泻剂通过软化粪便、润滑肠壁而使粪便更易排出。常用药物包括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和其他植物油等。多库酯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使水分渗入粪便从而软化粪便,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以甘油成分为主的制剂开塞露作为直肠局部用药安全性较高,可用于粪便嵌塞患者的通便治疗。液体石蜡口感差、作用弱,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和钙、磷的吸收,有肛周油脂渗漏等不良反应。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慎用液体石蜡,以免因误吸而发生类脂性肺炎。


用法


多库酯钠:100 ~300 mg/ d。FDA妊娠期药物分级C 类,可能会在乳汁中分泌

开塞露(含甘油):20 mL/次。FDA妊娠期药物分级C 类药物,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为L3级


五、促分泌剂


促分泌剂通过增加肠腔内的液体和电解质起到加速肠运动和通便的作用。目前我国促分泌剂主要包括芦比前列酮利那洛肽


用法


芦比前列酮:用于功能性便秘,24 μg/次、2次/ d,餐中服。FDA妊娠期药物分级C 类,哺乳期应用尚不明确

利那洛肽:290 μg/ d,首餐前≥30 min服用。妊娠期和哺乳期慎用;6 岁以下儿童禁用


六、促动力剂


促动力剂可促进胃肠传输,加快肠道蠕动。常用的普芦卡必利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5 羟色4 型受体激动剂。普芦卡比利安全性较高,无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每日剂量>2 mg时不会增加疗效。


用法


普芦卡比利:1 ~ 2 mg/ d,餐前餐后均可服用,妊娠期、哺乳期和儿童禁用


七、微生态治疗


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有促进肠道动力、恢复肠道分泌的功能。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研究有很强的异质性,目前临床上将其作为慢性便秘的辅助用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改善肠道功能。粪菌移植也属于广义的肠道微生态治疗,但其治疗慢性便秘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不宜作为常规手段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食管疾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J]. 中华消化杂志,2024,44(10):649-65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