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特点
推荐意见1 :呼吸道相关病毒、
成人CAP分诊原则
推荐意见2 :对疑诊CAP的急诊患者推荐使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按流程进行预检分诊,以决定患者的就诊场所(证据等级Ⅱ,推荐等级B)。
成人CAP的诊断思路
推荐意见3 :诊断CAP 时应进行相关鉴别诊断,部分CAP 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谨防漏诊。应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合理分区处置。CRB-65/CURB-65 评分系统简便易行,适用于急诊快速评估(证据等级Ⅱ,推荐等级B)。
推荐意见4: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特点、胸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来综合推测CAP 可能的病原体及其耐药风险(证据等级Ⅲ,推荐等级B)。
推荐意见5 :不推荐对于急诊门诊治疗的轻症CAP 患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但聚集性病例、初始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流感病毒感染的门诊患者建议进行病原学筛查。(证据等级Ⅲ,推荐等级B)。住院或急诊留观患者,可有针对性选择病原学检查项目(证据等级I,推荐等级A)
推荐意见6 :对于重症CAP 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失败、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或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者、免疫功能受损有机会性致病原感染高风险者,可虑侵入性诊断技术获取标本(气管内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急诊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推荐意见7 :初步诊断细菌性CAP 患者,争取接诊后4~8 h 内启动抗生素治疗。
推荐意见8 :对于急诊轻症CAP 患者,推荐选择具有良好生物利用度的抗感染药物单药口服,可选用
推荐意见9 :对于急诊留观/住院CAP 患者,推荐单独使用β- 内酰胺类,或联合
推荐意见10 :对于急诊重症监护CAP 患者,推荐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或联合呼吸喹诺酮类。需评估产ESBL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MRSA 感染的风险(证据等级Ⅱ,推荐等级B)。
推荐意见11 :对于有
推荐意见12 :在流感流行季节,对怀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 患者,推荐常规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查,并应尽早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推荐意见13 :对于妊娠期CAP 患者,优先选择妊娠风险等级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避免使用对胎儿有风险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必要时,可根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选择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于哺乳期CAP 患者,推荐使用乳汁中浓度低、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如需使用对婴儿有较高风险的药物,建议暂停母乳喂养(证据等级Ⅲ,推荐等级B)。
推荐意见14 :轻中度CAP 患者,体温正常48~72 h,临床情况稳定,可考虑停用抗生素,一般疗程5~7 d。对于重症患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临床肺部感染(CPIS) 评分≤ 6 分,可考虑停药。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如嗜肺军团菌、鹦鹉热衣原体等),一般疗程7~10 d。免疫抑制、重症患者,或存在肺脓肿、脓胸、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患者,疗程可延长至14~21 d(证据等级Ⅱ,推荐等级B)。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