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SH丨苏丽萍教授:淋巴瘤新药临床研究密集涌现,多技术整合重塑基础研究格局
2025-09-1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淋巴瘤

医脉通编辑整理,请勿转载。


2025年9月11-14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如约而至,以“传承・创新・融合・卓越”为主题,汇聚全球血液学领域顶尖力量,聚焦血液学前沿方向与临床关键问题,搭建起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接受采访,围绕本次大会的亮点内容展开深度分享。



医脉通


您在本次大会上,担任多项角色如主持等任务,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关注到本次会议中淋巴瘤领域的亮点和热点学术内容?


苏丽萍教授


以新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及相关临床研究,始终是医学工作者在临床研究领域的核心方向之一。新药上市后,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仍需在真实临床场景中通过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此,本次会议中,新药相关临床研究仍是重点讨论话题,涉及ADC、BTK抑制剂、双特异性抗体及CAR-T细胞疗法等领域的临床研究探索报道颇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参考。


此外,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分子发病机制、疾病转归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相关的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次会议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亮点尤为突出,核心体现在新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多方法的整合性探索。例如,基于单细胞技术与多组学整合的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及精准治疗靶点研究,成像质谱流式联合空间转录组解析EB病毒(EBV)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构象对肿瘤免疫及免疫化疗应答的调控作用,整合基因组学与肿瘤微环境分型优化原发中枢淋巴瘤风险分层的研究,以及通过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技术解析原发中枢淋巴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特征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不仅充分彰显了淋巴瘤基础研究对深入理解疾病发生机制、转归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意义,更展现了多种新型实验检测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且多数研究采用多技术整合应用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阐释,显著提升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医脉通


您和团队接下来有哪些研究计划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苏丽萍教授


近年来,我团队在淋巴瘤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临床与基础研究两大方向,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基础研究层面,我们长期致力于淋巴瘤分子发病机制的探索,近年来重点围绕启动子相关RNA(pRNA)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其在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同时,液体活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是我中心持续推进的基础研究方向——自2018年起,我们已先后开展针对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的液体活检相关研究,目前正推进霍奇金淋巴瘤液体活检的基础机制与临床价值探索。后续,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一方面覆盖更多淋巴瘤亚型,另一方面尝试将循环肿瘤DNA(ctDNA)之外的其他标志物应用于液体活检,以更全面地挖掘其在淋巴瘤机制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此外,在听取曹雪涛院士与胡豫教授的专题报告后,结合我中心实际研究进展,我们于2021年已启动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领域的临床研究。我们认为,细胞治疗仍是解决血液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未来将继续深耕该领域,重点探索CAR-T细胞疗法及其他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淋巴瘤)中的应用,同步推进相关基础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讨论,展现了多中心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我中心下一步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在血液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以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在临床研究方面,新药相关临床研究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点方向,未来也将持续推进,为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诊疗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图片

苏丽萍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2级),博士生(后)导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山西省血液肿瘤诊疗中心主任 

山西省淋巴瘤综合诊断与细胞生物治疗重点培育实验室主任

淋巴瘤精准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西省肿瘤医院白血病·淋巴瘤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省委联系专家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第三届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第八届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分会会长 

山西省医师协会细胞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西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白血病·淋巴瘤》副总编辑

《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编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