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是涎腺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其常见部位为腮腺、鼻窦、鼻中隔和腭裂,发生在皮肤称软骨样汗管瘤。乳腺多形性腺瘤是罕见的原发性肿瘤。由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类似乳腺癌,细胞学及穿刺组织学检查常因标本有限,穿刺到肿瘤中心而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能够降低误诊率,如果病理医师经验不足,易误诊为化生性癌,因此越来越被病理工作者所关注。
一、乳腺多形性腺瘤定义
乳腺多形性腺瘤定义为形态学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相似的乳腺肿瘤。Eusebi和Foschini描述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多形性腺瘤由腺体、巢状或单个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散在分布于黏液软骨样基质中。《Rosen 乳腺病理学》描述其特征为肿瘤由腺上皮、肌上皮呈分叶状、乳头状、小管状和混合性生长方式排列,腺上皮可以伴鳞状化生及皮脂腺化生,肿瘤间质为黏液样基质或伴骨化。
二、乳腺多形性腺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多形性腺瘤亚洲病例报道较少,原因可能是亚洲和西方妇女在哺乳习惯上的差异有关。乳腺多形性腺瘤大多发生于女性,男性仅检索到 4 例报道,男女发病率比为10∶1,发病年龄19 ~85 岁,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乳腺多形性腺瘤有近乳晕区发生趋势,表明它来源于大导管,通常表现为一个孤立的肿块 ,肿瘤大小 0.6 ~ 17.0 cm,多数最大径超过 2 cm。
该肿瘤在临床及影像学难以与乳腺癌鉴别。乳房钼靶摄影显示高密度肿块,边界不清楚,常见钙化。超声检查显示边界不清楚的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背侧回声增强。
镜下观察:
(1)肿瘤多结节生长,结节之间可以为正常乳腺组织,也可以为肿瘤组织。
(2)肿瘤有不完整的纤维假包膜,假包膜各处厚薄不一,肿瘤组织可伸入包膜中,也可紧邻正常乳腺组织,呈膨胀性生长方式。
(3)肿瘤组织形态多样,有上皮、肌上皮、间叶或间质成分。可见腺肌上皮瘤区、导管内乳头状瘤区及肌上皮瘤区。
(4)上皮可呈立方腺上皮、基底样或鳞状上皮,上皮成片状、条索状、巢样、乳头状排列,或形成腺管结构。腺管结构内衬立方上皮,外围肌上皮细胞,亦可见到腺上皮鳞状化生的区域,由不成熟鳞状上皮到成熟鳞状上皮的成熟过程,甚至可见角化珠。
(5)肌上皮细胞短梭形、透明细胞样、浆细胞样。其中胞质透明肌上皮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小、卵圆,居中或偏位。
(6)上皮成分漂浮在黏液背景中。
(7)间叶成分黏液样、软骨样或玻璃样变,软骨结构呈多结节结构,软骨细胞陷入其中,软骨周围分布腺管结构。
(8)有时可见骨化区域。
(9) 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形态温和,细胞密度可有较大差异。核分裂象罕见。部分区域上皮可有异型性(鳞状上皮及腺上皮),核分裂象多见,但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坏死。
(10) 导管周围肌上皮消失,或者灶状存在。
乳腺多形性腺瘤极少恶变,恶变率 4.7%(4/85),通常腺上皮、鳞状上皮及肌上皮易恶变,间质成分软骨及骨未见恶变报道。恶变证据为:上皮细胞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坏死。肿瘤可以呈原位、微浸润或浸润性生长。
免疫组织化学:上皮细胞角蛋白(CK)、CK5/6、CK14、 CK7 阳性,CK5/6 上皮成分可弥漫阳性,肌上皮 p63、S-100 蛋白、calponin 阳性,肿瘤周围肌上皮阴性或灶状表达,软骨细胞 S-100 蛋白阳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腺上皮部分阳性,HER2 尚未见阳性报道,部分涎腺肿瘤 HER2 阳性,Di Palma 等以 HER2 鉴别多形性腺瘤伴原位癌及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伴原位癌 HER2 局灶阳性,而多形性腺瘤为阴性。Ki-67 阳性指数通常 <10%。
三、乳腺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
(1)化生性癌:含有软骨、骨异源成分的化生性癌通常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侵袭性生长,并且细胞高度异型,核分裂象多见,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象,亦可见坏死,肿瘤没有良性腺肌上皮瘤及乳头状瘤成分。乳腺多形性腺瘤无论上皮还是间质成分细胞形态温和,可以灶状异型,可见到良性腺肌上皮瘤、乳头状瘤成分及肌上皮瘤成分。
(2)腺肌上皮瘤:以被覆上皮的腔隙周围肌上皮细胞增生为特点。其在结构上表现为分叶状、乳头状、小管状和混合性生长方式。以腺管型成分为主居多,小叶型和梭形细胞型腺肌上皮瘤伴黏液变性时需与多形性腺瘤鉴别,多形性腺瘤间质中常见软骨黏液样间质、透明软骨和骨化,而腺肌上皮瘤上述成分罕见,腺体成分除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和皮脂腺分化外还出现大汗腺化生。
(3)伴软骨化生的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以密集而分支的乳头结构为特征,由纤维血管轴心、单层 肌上皮细胞和外覆腺上皮细胞构成。可伴有普通型导管增生。常见大汗腺化生和鳞状上皮化生,后者最常见于梗死区域。少数情况下可见黏液变性及软骨化生,但未见骨化生及 腺肌上皮瘤区域,组织形态不如多形性腺瘤多样。多形性腺瘤含多种上皮成分及间叶成分,常见骨化生及腺肌上皮瘤区域。
虽然目前对乳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特性尚不十分明确,但鉴于其良好的预后,部分学者认为在术中冷冻诊断辅助下,肿瘤单纯扩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多形性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术中冷冻病理切缘阴性尤显重要。术后需加强随访。
参考文献:
[1] A 41-Year-Old Woman With a Mass in Her Breast.cancernetwork.com.
[2] 高雪, 孙志刚, 关宏伟. 乳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7, 46(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