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答案:B. (十二指肠淋巴瘤)
CT影像表现:
CT平扫十二指肠壁明显增厚,形成环形肿块,密度均匀,十二指肠肠管明显狭窄。CT增强扫描后,肿块中度均匀强化,肿块内侧可见肿大淋巴结。
讨论:
小肠淋巴瘤多起源于肠壁粘膜下层中的淋巴组织,当病变沿着肠壁并向纵深发展时,向外可侵入浆膜层、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向内则浸润粘膜,使粘膜皱襞变平、僵硬。肠管可以狭窄亦可较正常稍宽,与正常肠管的分界不及癌肿明显,一般无局限结节状肿块或明显的溃疡形成。
临床上由于肠壁神经丛受到淋巴瘤浸润的压迫,常有腹部钝痛,可有不规则发烧和腹泻,很少有便血发生。
小肠淋巴瘤大体所见可分为4 型,即息肉型、溃疡型、动脉瘤型、浸润缩窄型。
(1)动脉瘤型:最常见,沿肠壁黏膜下浸润生长,肠壁肌层及肠壁内神经丛受到损害,使肠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而呈动脉瘤样扩张,故又叫囊样扩张型淋巴瘤。
(2)浸润缩窄型:亦较常见,浸润肠壁引起增厚僵硬,蠕动消失,肠腔变窄,最后缩窄成很小内径。这种类型往往引起肠梗阻。本例属于此型。
(3)溃疡型较少见,溃疡位于浸润性肿瘤的中心部位,常为多发性,病变范围较小,但亦可是围绕肠腔的大溃疡,常易发生出血和穿孔。
(4)息肉型:最少见,主要病变在黏膜下层,呈息肉状突入肠腔内,使黏膜皱襞消失,常为多发性病灶,最易发生肠套叠。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腺癌:起源于粘膜层,CT表现为肠腔内孤立圆形肿块伴相邻肠壁局限性增厚,肿块多有溃疡形成,钡餐检查可见“苹果核征”
2、十二指肠间质瘤:肿瘤趋向于浆膜下生长,血供非常丰富,增强扫描易见粗大的供血动脉,肿块强化显著。
3、十二指肠类癌:少见,类癌多侵犯回肠,常常表现为粘膜下结节,肿瘤增大易侵犯肠系膜,70%有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