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答案:D、肝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肝右叶可见巨大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散在更低密度影。CT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
【分析:发生在幼儿的肝内巨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考虑肝母细胞瘤可能性最大。】
讨论: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5~625px不等。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与混合型。
鉴别诊断:
1、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在肝动脉期扫描时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为低密度,结合患者有无肝炎、肝硬化病史检查有助于判断,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2、肝转移瘤:肝脏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CT可出现动脉期及门脉期边缘环形强化,但转移性肝癌一般为多发类圆形病灶,可具有“牛眼征”表现,病灶内无纤维化分隔及中心结节强化,结合临床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3、胆管细胞癌:肝左叶较多见,多数平扫为边界不清或较清病灶,密度较低,其内可见囊性更低密度区,可伴有肝内胆管结石。为少血供病灶,增强扫描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并延迟持续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可出现病灶边缘分叶征、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或“胆管包绕征”。
4、血管瘤:血管瘤一般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慢性强化,延迟后病灶逐渐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