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i-MODSE)是老年医学领域常见的急危重症和诊疗难点。感染的治疗尽早控制感染是i-MODSE 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控制感染源
推荐及时明确感染部位,尽早控制感染源(1B)。
对易于清除感染源的重症感染患者,如腹腔内脓肿、胃肠道穿孔、胆管炎、胆囊炎、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等,应在12h 内积极处理,尽快控制感染源;应采取生理损伤最小的有效干预措施(如经皮穿刺引流脓肿等),必要时可手术。如果留置的静脉导管是可能的感染源,应立即拔除导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立即或适时进行其他部位的中心静脉置管。
抗感染治疗时机
推荐在控制感染源的基础上尽早开始静脉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并保证有效的组织渗透浓度(1B)。
对于可能患有重症感染的患者,建议立即应用抗菌药物,最好在识别后1 h 内使用。对于可能有重症感染而不存在休克的患者,建议进行有时间限制的快速检查,如果对感染的担忧持续存在,应在发现
抗感染药物选择
对于大多数i-MODSE 患者,根据感染部位,推荐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应包括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一旦病原菌的药敏确定,则调整为针对性的抗菌药物(1B)。
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临床诊断或怀疑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能提高重症感染患者、尤其是并发休克患者的存活率。临床常用碳青霉烯(
一旦
➤如存在耐甲氧西林
➤对于多重耐药(MDR)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建议联合使用两种覆盖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对于军团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可加用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对于真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建议经验性使用抗真菌治疗。
➤对
合并肾功能损伤时,依据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或肌酐清除率,按肾损伤的不同严重程度进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
(2)对于主要经肾脏代谢、无肾毒性或轻度肾毒性的药物,据eGFR 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如:
(3)对于经肝胆系统代谢或排泄的药物,可正常应用或稍减量,如大环内酯类、部分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
合并肝功能障碍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1)对于主要经肝脏代谢且易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如
(2)对于主要经肝脏清除且无明显毒性反应的药物,如红霉素、
(3)对于经肝、肾双途径清除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哌拉西林、
(4)对于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肝功能受损时无需调整剂量,如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他啶、头孢唑啉等。
抗菌药物的输注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建议使用延长输注时间的β-内酰胺类药物维持给药方式(在首剂后),而非常规的注射性给药(2A)。
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杀菌作用,通过延长输注时间(一般≥3 h)使血液游离药物浓度>MIC 最大化是主要目标 。如果静脉泵设备允许,建议重症感染患者延长β-内酰胺类药物的输注时间。
抗菌治疗疗程
(1)i-MODSE 患者抗菌治疗疗程应当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经验性治疗不超过2 ~ 3 d,建议总疗程7~10 d(2A)。
病原菌培养可指导抗菌治疗,但需要等待48~72 h,这意味着初始治疗必须是经验性的,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治疗疗程需结合考虑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和耐药性及临床疗效等因素,对无免疫缺陷、
(2)建议监测PCT 的水平,用于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2A)。
PCT 的后续监测有助于跟踪感染的消退情况,并指导有关早期终止应用抗菌药物的决策。对于初始怀疑i-MODSE、但之后感染证据不足的患者,如PCT≤0. 5 μg/ L 或降至峰值的20%以下,可以考虑暂停经验性抗菌治疗。建议定期评估抗菌药物降阶梯的可能性,而非固定的治疗疗程。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