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义明教授:直面中国肥胖难题,科学减重势在必行!| 2025年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与实践学习班
2025-03-26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6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截肢的首要原因,全球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


为推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标准管理和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青年医务以及护理工作者的诊治与实践水平,2025年3月22日~23日,由《中国糖尿病杂志》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原解放军306医院)协办的“2025年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与实践学习班”在京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


会上,内分泌领域著名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以“肥胖的流行现状与管理挑战”为题发表学术讲座,带领大家一同深入了解肥胖问题背后的健康隐患,并探索科学减重的有效路径。



母义明.png





01 中国肥胖形势严峻,年轻化趋势明显


母义明教授指出,中国的肥胖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全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肥胖人数已达8.1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0亿。而中国早已超过这一趋势,肥胖率保守估计为13%,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6%。母义明教授强调,中国的肥胖问题不仅体现在成人中,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在迅速上升,尤其是男孩的肥胖率显著高于女孩。



1.png


图1 全球肥胖流行趋势图


肥胖的危害:增加数百种疾病风险,影响预期寿命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增加的问题,它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母义明教授指出,肥胖增加200多种疾病风险增加,尤其是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此外,肥胖还与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从生活质量角度看,肥胖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远低于正常体重人群,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2.png


图2 肥胖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肥胖对预期寿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09年发表于LANCET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在35-40kg/m²的人群,活到70岁的概率仅为约60%,而BMI超过40 kg/m²的人群,这一概率更是降至50%。这意味着肥胖可能影响寿命10-15年。


3.png


图3 肥胖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中国肥胖的地域与人群差异


母义明教授指出,中国肥胖人群存在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差异。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根据中国标准,河北省男性肥胖率最高,达到21.9%,其次是内蒙古(19.8%)和山东(19.7%)。南方地区如四川、江西、福建和部分广东地区的肥胖率相对较低。这些数据表明,肥胖问题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严重,显示了地域差异对肥胖率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女性,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4.png


图4 中国肥胖患病率的地区分布


02科学减重策略:阶梯式肥胖症管理体系


面对严峻的肥胖问题,母义明教授提出了科学减重的策略。


5.png


图5 阶梯式肥胖症管理体系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管理的基础。母义明教授建议,饮食方面应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大豆制品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维持期则需增加运动量至 60-90 分钟/天。此外,抗阻运动(如哑铃、硬拉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肥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母义明教授提到,目前中国批准的减重药物有限,但未来将有更多新药上市。例如,目前国内正式获批减重适应证(体重管理)的药物有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以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此外,多种新型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为肥胖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针对重度肥胖患者的最后手段。母义明教授指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减重速度快,维持时间长,但创伤性治疗存在一定风险。目前,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占手术总数的80%。


此外,中医在减重方面也有独特优势。母义明教授特别提到,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吸收等方面具有潜力,未来有望在肥胖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结语

母义明教授最后强调,肥胖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减重,更是为了健康。减重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6.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